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国内动态
【中国信用】“契约”精神去哪了?——看清美国某些政客“合则用、不合则弃”的真面目
发布时间:2019/06/11  |  浏览量:  |  来源:  |  专栏:国内动态
 

【中国信用】“契约”精神去哪了?——看清美国某些政客“合则用、不合则弃”的真面目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钟声文章,题目是《于人谈“契约”,于己忙“弃约”——看清美国某些政客“合则用、不合则弃”的真面目》。我们刊发全文并摘选了近期有关媒体专家对中美经贸磋商的评论文章,供读者参考。

  于人谈“契约”,于己忙“弃约”,这就是当前美国一些政客在世人眼中的形象。这些人口头上将所谓契约精神奉为圭臬,孰不知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行为举止同真正的契约精神格格不入,挖了一个个“弃约陷阱”的同时,他们也在撕下自己脸上的假面具。

  指责别人缺乏契约精神、要求别人尊重契约,这是美方的一贯做法。去年,美国通过发布多份报告,指责中国不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并将此作为对中国实施单边贸易措施的理由。上个月美方还声称,美国和中国实际上已经有一份协议,但中方破坏了协议。然而,事实终归是事实。关于前者,中方去年6月发布《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正告:中国切实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关于后者,中方近日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全面系统还原真相:中美经贸磋商经历了几次波折,每次波折都源于美国的违背共识、出尔反尔、不讲诚信。

  世贸组织规则是在各方共识基础上形成的契约,各方都应自觉依据相关规定行事。美方则不然,强行将国内法凌驾于世贸组织规则之上,单方面挑起与多国的贸易争端,肆意践踏多边贸易体制。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美方还公开表示,“不允许”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和争议解决机制让美国也接受约束,甚至威胁退出世贸组织。如此赤裸裸威胁,哪里有半点契约精神?!

  事实表明,美国是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最大的破坏者。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签署国家有190多个,美国退出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核可,美国退出了。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美国也都退出了。美方对国际规则和机构“合则用、不合则弃”的真实面目,国际社会早已看得清清楚楚。

  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现代国际秩序的重要支撑。遵守规则、信守契约使得个人、群体和国家可以形成广泛合作,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特征。美方肆意弃约,把国际规则玩弄于股掌之间,损耗的是自己的信用,破坏的是世界的秩序。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方在同中方的经贸磋商中如此出尔反尔,不可能取信于其他正在同其谈判的贸易伙伴。

  美国一些政客嘴上念的契约精神,不过是他们攻击别人的利器、装点门面的点缀。为了一己私利,他们毫无顾忌地干着背信弃义的勾当,有时候连遮羞布都顾不得围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不久前就大言不惭地叫喊:“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我们还有一门课程专门来教这些。这才是美国不断探索进取的荣耀。”在美国一些政客心里,只有唯利是图的“宝典”,找不到容纳契约精神的丝毫空间。

  “看看美方的出尔反尔、不守契约的决定,让人不免会想:有这样的朋友,谁还需要敌人?”一年前,面对美方在国际社会中的破坏行径,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曾如此叹道。不管是什么人,不论是哪个国家,丧失契约精神,迟早有一天会品味出“德孤者必无邻”的苦涩滋味。

  (来源:人民日报)

  【链接】(以下为相关评论文章摘选内容)

  信用破产是最大的破产

  ——人民日报 钟声

  “诚实是最好的策略。”华盛顿一些政客恐怕早已忘了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这句名言。美方在中美经贸磋商过程中言而无信、反复无常,前一刻说出的话,下一秒就能自我推翻,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就连美国媒体也充满了质疑和忧虑:“对中国的策略变来变去,很可能会反伤美国自己”。

  “失信”的坏名声普通人都避之唯恐不及,为何美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毫无忌惮地玩变脸?深究起来,恐怕还是一些身居高位的美国政客,错把国家之间的交往当成了一场纯粹的商业投机活动,误以为国与国之间只有零和博弈。这些政客一门心思盘算着如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国家的道义形象早已弃之如敝屣。食言而肥,终会自酿苦果。美国这些政客的每一次出尔反尔,都是对自己国家信誉的又一次损耗和挥霍。美国《财富》杂志的评论员发出的追问引人深思:即便美方接下来又想和中方谈判,中国人还能信任一会儿说“中国在杀死美国”,一会儿又说“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很好”的美国政客吗?如今,世人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美国的公信力大厦根基正被华盛顿一些政客的言而无信蚕食,长此以往,终将岌岌可危。

  “栽赃的把戏”蒙不了人

  ——新华社 辛识平

  当然,还有让人耳朵听得起茧的“强制技术转让”,美方向来不遗余力把脏水泼向中方。2018年出台的301调查报告表示:“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强制技术转让往往操作隐蔽”,“常常是通过口头指示”而且“关起门来”。报告中不但没有实锤证据,连信息来源也往往只有一句语焉不详的“根据多方消息”,拿这些根本站不住脚的东西指责中方,与横加“莫须有”罪名有什么区别?美方构陷的手段之蛮横与拙劣,由此可见一斑。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美国的花式栽赃,包装得再精巧,剥开来不过是无中生有;咋呼得再起劲,仔细一推敲无非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美方加征关税后,贸易战急剧升级”,这是国际舆论对美方霸凌做法的普遍认知;“全球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典范”,这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对中国的最新评价;“98%的受访美国企业都表示会继续开拓中国市场”,这是在华美企权衡利弊作出的正确选择。

  林肯曾经告诫:你无法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一些美国人当以此反省。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无论美方如何鼓噪,都无法掩盖事实的真相,更无法阻挡正义的到来。栽赃的把戏,该收场了。

 

  不讲诚信的美国政府能走多远?

  ——新华网 王路

  自2018年2月中美经贸磋商启动以来,美方不断“变脸”。如2018年2月初,美国政府提出希望中国派高级别代表团赴美进行经贸磋商,却又同年3月抛出所谓对华“301调查”报告,对中国提出“盗窃知识产权”等不实指责,反复无常可见一斑;2018年5月,美方在双方发布联合声明仅10天后就推翻磋商共识,对中国的经济体制、贸易政策横加指责,宣布将继续推进加征关税计划,翻脸比翻书还快,毫无诚信可言;2018年12月,中美两国就双边经贸问题达成重要共识,同意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然而,2019年5月,美国政府不顾中国坚决反对,自5月10日起将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10%提高至25%,导致中美经贸磋商严重受挫,再现美式霸凌的蛮横无理和言而无信。

  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在经贸磋商中不断出尔反尔、不讲诚信,美国政府的任性妄为不仅损害了双方合作关系,也损害了两国和全球利益,同时再次让世人看清了其所奉行的“强盗逻辑”“丛林法则”:只要胳膊够粗、拳头够硬,就可以无视合作伙伴的利益和关切,可以随意篡改原有合约条款。美国政府也许还在其“交易的艺术”中“自嗨”,这“难看的吃相”却让外界戒心重重。不仅是中国,美国的很多贸易伙伴也对美式霸凌的毁约背信深恶痛绝。仅过去的一年多来,美国政府在国际组织中频频变脸退群,并对多方挥舞保护主义“大棒”,同时胁迫贸易伙伴,单方面要求重谈美韩自贸协定、北美自贸协定等存续多年的国际协定,使美国的国家信誉日益折损。

  人无信难立,国无信难兴。美国政府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形象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诟病,只享利益、不担责任的霸道行径,换来的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慨和反对。这样自毁门庭的美国政府能走多远?逆历史潮流而动,终将被历史抛弃。奉劝美国政府顺势而为,多做有益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之事,不要再玩弄为捞取一己私利不断出尔反尔的把戏了!

  美国出尔反尔 折损大国地位

  ——中国经济网 郭言

  作为一个公认的世界大国,美国理应言行一致,为全球秩序提供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反观美国所作所为,全无“大国的样子”,而是为了一己私利,置国际规则于不顾,大搞贸易霸凌,而且反复无常,实施极限施压和讹诈。这种变来变去的“不靠谱”作风,实质是把国际交往当生意来做,企图用生意场上“交易的艺术”来搞政治交易。如此伎俩,短期内或许能攫取少量利益,长远看损失的却是整个国家信用,实在是得不偿失,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给美国带来所谓的“再次伟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到伊朗核协议,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全球移民协议,美国“退群”成瘾,在国际事务中毫无忌惮地“变脸”。这种“美国优先”的“弃约”精神,是不是出尔反尔的真实写照?不断退出国际组织和多边协议,公信力何在?自食其言,逃避应尽责任和义务,一次又一次地让国际社会认清其真实嘴脸。

  这样的美国何以“再次伟大”

  ——求是网 周璐铭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政治、军事强国,理应在推动全球均衡发展、环境保护、消除贫困进程中积极作为,承担大国义务,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普惠方向发展。但是,当前美国政府明确打出“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旗帜及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霸凌主义政策举措,使全球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挑战更为严峻。

  由于当今世界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高度国际化,美国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处处遭到抵制,早已不得人心。尽管美国拥有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拥有强大的金融市场,拥有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世界第一的军事力量,但如果美国政府继续一意孤行走向损人不利己的逆全球化,必然导致其经济增长难以持续,信用风险逐步累积,道义危机不断加深,“美国再次伟大”也只能沦为一句空话。

  经验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自身原因导致的国内经济失衡、社会分裂、霸权式微,带来了一个缺乏自信的美国。在这种焦虑心态之下,美国政客似乎患上了“被迫害妄想症”,整天叫嚷“被别人占了便宜”“吃亏了”,一味地“退群”拆台,挥舞大棒、敲诈勒索,出尔反尔,罔顾国家信誉,煽动民族主义,搅得世界不得安宁,同时也使自身付出巨大代价。

  把“莫须有”当成“绝对有”暴露霸凌真面目

  ——经济日报 郭言

  一个言必称贸易公平自由的国家,不惜通过非商业手段打压别国企业,目的何在?答案很简单,就是借打压竞争对手以实现自身竞争优势。美国以危害国家安全为借口,实际上是给竞争对手“使绊子”。全然不顾全球先进技术发展合作共赢大势,以谎言做大棒任意挥舞,这充分暴露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面对历史机遇与挑战,美国对未来的重重焦虑。

  公道自在人心。美国阴暗的对抗心态难敌全球经济合作共赢的潮流。5月30日,英国电信运营商EE使用华为设备,首次在英国开启商用5G信号,英国四大电信运营商EE、沃达丰、O2、Three UK均与华为签订了5G合约。此前,德国总理默克尔更表示,在网络安全标准上德国“自有一套”,不会与美国同调。这都充分表明,各国均有自己的理性判断,根据自己国家和民众的利益,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公平竞争、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仍是主流。

  美国“莫须有”的寻衅,对他国持续施压的狂妄,也给各个国家敲响了“警钟”。美国一再以强权挑战规则,不顾世界各国的正当利益,这种行为不会实现其所追求的“再次伟大”,只会在历史长河中徒留笑柄。

  背离时代精神必自食其果

  ——光明日报 孙兴杰

  为什么美国加征关税的板子打在了中国身上,但是疼在了美国进口商身上呢?市场关系是复杂的,加征关税之后,美国进口商需要寻找替代的生产商,如果在短时间内找不到,那生产商就没有动机去降价以分担进口商的成本,另外,如果进口的商品替代性比较差,生产商的议价能力就比较强。所以,加征关税带来的短期效果必然是增加美国消费者的成本。

  在过去一年多的贸易谈判和博弈过程中,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也在适应贸易摩擦的“小气候”。从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从经济周期而言,中国经济处于上升期,国内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国内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是中国经济的大海,也是贸易战巨大的战略纵深。过去一年中美贸易的数据表明,加征关税没有解决美国的贸易失衡问题,中国对美顺差非但没有减少,而且是在增加的。

  40年来中美关系与世界经济形态的演变是嵌套在一起的,从贸易角度来说,中间品贸易取代成品贸易成为贸易的主流,也就是说,贸易不仅仅发生在两个国家之间,更发生在企业之间,甚至是企业内部。加征关税是罔顾世界贸易形态的蛮干,背离了当代世界经济的时代精神,基于供应链的全球生产体系的出现其实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进人类社会的福祉。

  白皮书将美国的出尔反尔昭示天下

  ——环球时报社评

  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责任完全在美方。这一年多来,华盛顿面对整个世界,大搞“美国优先”,它对最大贸易伙伴下狠手,以莫须有的罪名对华为这样的中国民营企业搞“赶尽杀绝”,甚至对自己的盟国邻国也要搞“竭泽而渔”。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国际道义和规则都被美方抛之一边。不能不说,美国正从它苦心经营多年的道德高地上跳了下来,活像光着膀子到处茬架的“镇关西”。

  美国变成今天这样,是令人遗憾的,也引起普遍担忧。美国当了这么多年的超级大国,视野和格局都该是全球性的。但自私、狭隘和情绪化正在美国社会形成一股洪流,颇像要冲破理性和智慧的约束。如果美国完全被这样的洪流裹挟,对世界而言,它将成为多么巨大的破坏性力量。华盛顿恢复理性和冷静,对美国和世界都重要而紧迫。

  美国政客要求的“公平贸易”真的公平吗?

  ——金沙滩论坛 金沙滩

  公平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具体条件以及利益诉求不同,为了让贸易顺利进行,国际上形成了通过平等协商建立贸易规则的规范。也就是说,公平与否不是某一国说了算,规则如何改也不应取决于某一国自己的利益,而应通过各国平等协商来决定。实现公平贸易,必须秉持协商一致、互利互惠的原则,尊重国际贸易中的契约精神和国际规则,摒弃任何唯我独尊、唯我独大的错误想法。

  但是,美国政客强调的所谓“公平贸易”却不是基于国际规则,而是以“美国优先”为前提,以维护美国自身利益为目标,其核心是所谓的“对等开放”,即各国在每个具体产品的关税水平和每个具体行业的市场准入上都要与美国完全一致,追求“绝对对等”。这种“绝对对等”表面上似乎公平,但由于它违背世界贸易组织最惠国待遇和非歧视性原则,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事实上是极其不公平的。

  回顾历史,美国的政客们曾多次给竞争者扣上“不公平”的帽子。当欧盟实力上升时,欧盟被看作“不公平竞争者”;当日本有超越之势时,日本被看作“不公平竞争者”;现在,中国又成了美国政客眼中的“不公平竞争者”。历史反复告诉世人,美国政客主张的“公平”与“不公平”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单边主义和主观色彩。“不公平贸易”已成为美国政客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拿出来,哪个国家强大了就扣在哪个国家头上。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损害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干扰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给经济全球化趋势造成重大威胁。美国的政客们看似是公平贸易的提倡者,实际上却是不公平贸易的始作俑者、公平贸易的破坏者。

|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