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信用西宁5月27日电(分析师叶修武)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打造城市品牌、优化发展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截至目前,“诚信西宁”已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自2016年成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以来,西宁市先后两次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调整,由最初的25个部门扩充至目前的59个部门(地区),各县区政府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不断完善工作格局,明确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2017年,西宁市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绩效)考核,并开展了通报、约谈、评估、督查工作。
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西宁市出台《西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印发《西宁市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西宁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西宁市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分工方案》《西宁市信用“红黑名单”发布和联合奖惩制度》等重要制度文件,形成了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四大领域基本制度框架。同时,狠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7天双公示”等制度落地,推动法人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码换照,加大各级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加强信用信息安全保障。
平台网站建设实现全覆盖
依托青海省电子政务云平台、电子政务外网等软硬件资源,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形成了市县(区)“一体化”信用平台网站架构体系。目前,1个市级、7个县(区)级信用平台和网站均已上线运行,信用平台网站建设覆盖率、互联互通率均达到100%。各级信用平台、网站之间已建立更新保障机制,设置了相关专题栏目,具备了面向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发布、信息共享、信用公示、信用查询、联合奖惩、信用修复等“一站式”信用服务能力,为信用信息归集报送、共享交换、公示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撑。
信息归集共享有序开展
西宁市积极推进各部门信用信息目录梳理、信用信息数据对接工作,不断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丰富“信用西宁”网站内容。截至目前,西宁市级信用平台已与59家市级成员单位实现数据对接。已累计归集信用信息1200万条(其中,红黑名单9836条,“双公示”信息49056条)。加大信用信息公开力度,“信用西宁”门户网站累计发布信用信息103万条。
联合奖惩机制初步建立
转发执行省级签发的33个重点领域联合奖惩备忘录。配套建立市场监管、交通运输、企业环境信用监测、农业领域、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行业、旅游、物业服务等多领域红黑名单管理办法,累计认定归集红黑名单信息9836条。在安排政府资金、招投标、中小微企业帮扶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评优过程中开展信用状况查询,凡办必查机制初步建立。在纳税、交通运输、物业服务、环境保护、餐饮服务等重点行业开展了企业信用等级评价。
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西宁市扎实开展政务诚信体系建设,编制下发公务员诚信手册,实现全市公务员诚信档案全覆盖。加大政务公开,2018年以来西宁市政府网站累计公开各类政务信息21422条,“西宁发布”微信平台共推送各类信息2575条,广大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狠抓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等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三县累计创建信用户14.2万户、信用村477个、信用乡镇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