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省内动态
举全市之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18/11/19  |  浏览量:  |  来源:  |  专栏:省内动态
 

  

  古语云:言而无信,行之不远。在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强调:要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李克强总理指出,要让信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桩”。对此,2016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6个顶层设计的重大文件,对全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出了系统安排。

  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监管,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发挥同行业和社会监督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用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是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定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近年来,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狠抓建章立制、网站建设、政务改革、专项治理等重点工作,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较大改观。总的来讲,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是自上而下的政治任务,是群众的热忱期盼,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四平经济综合实力还相对较弱,在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优化全市投资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对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四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四平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凝聚合力,努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在重点领域诚信建设上求突破。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不能一蹴而就。既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也要突出重点、在关键领域寻求突破,以点带面提升全市社会信用整体水平。一是突出政务诚信。政府部门带头讲诚信、树标杆,加强公务员队伍诚信建设,加快政府管理方式转变,完善和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府信用公开机制,推进“只跑一次”改革,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公平的政务服务,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增强政府公信力。二是突出行业诚信。聚焦广大群众高度关注、涉及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特别是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工商管理等行业,加强执法公开、联合奖惩、信用记录、共享应用、分级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推动诚信建设向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方向发展,使讲诚信成为各行业发展的自我约束和价值导向。三是突出企业诚信。通过建立企业承诺、“红黑名单”制度、评选“诚信企业”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企业诚信经营,给予诚信企业正向激励政策,使诚信企业成为信用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抓紧建立政务信用承诺制度,推动市场主体进行信用承诺,并将承诺内容向社会公开。要开通信用信息查询窗口,为各部门、企业及社会公众提供信用信息查询和服务。在行政审批事项中应用信用信息数据和信用产品,并将使用情况及时公示和报送。

  二、在配强力量建章立制中求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要切实强化协调配合,确保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一是健全工作体系。坚持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牵头部门(处室),配备专职人员,加强组织和经费保障;市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整改工作的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二是完善制度机制。加快推进国家信用法规文件的细化和落实,尽快出台我市政务诚信、个人诚信、电子商务诚信、信用联合奖惩、在行政管理事项中应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等具体操作办法。制定各行业信用体系制度,组织完善政府采购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招标投标领域、招商引资领域、各级政府债务领域和街道、乡镇政务诚信建设的具体操作办法,尽全力抓出四平特色,打造四平亮点,形成四平经验。三是强化平台运用。对标先进城市,注重规划、坚持创新,整合政法、工商等重点领域信息,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尽快实现国家、省、市三级信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重点领域信用记录企业和自然人做到全覆盖,促进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尽快在政府门户网站开通信用专栏,公开发布信用信息、信用案例和信用制度,特别是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黑名单”信息和重大信用事件等集中出台整治措施,逐项解决重点失信问题。加强推进联合奖惩机制建设,积极总结惩戒经验、积累典型案例、广泛宣传成效,及时上报联合惩戒案例。

  三、在教育宣传督导考核上求提升。一是加强正面引导。面向重点市场主体、职业人群和广大社会公众,依托媒体、校园、街道社区、村镇等单位,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树立诚信典型。在报纸、网站等开展行业信用建设宣传报道。定期向“信用吉林”网站报送新闻,被采用的在年底考核中加分。加快建立信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多途径、多层面地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普及信用知识,展示工作成果,及时宣传诚信典型,曝光失信案例,提升社会认知度,让信用意识深入人心。二是带动民风社风。加快推进公安、人社、民政、教育等部门信息归集整合和共享共用,在干部选拔任用、从业资格认定、技术职称评定、企业法定代表人资格审查、创业扶持、社会救助、公职人员招录等领域推广使用个人信用报告,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强化公务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城乡居民等社会各层面的诚信教育,提高公职人员领导干部信用意识,保持良好个人信用记录,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以实际行动和效果取信于民,以风清气正党风带政风、带动明礼诚信的民风、社风三是严格督导考核。加强对全市各地各部门工作指导力度,及时掌握最新动态,督促落实好工作任务,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绩效考评范围,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在年度目标考核中要予以加分,对措施不得力、工作不落实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同时,尽快落实信用科室,保障人员和经费,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结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四平市将迎难而上,积极作为,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全力打好信用体系建设这场输不起的硬仗,努力打造“诚信四平”城市品牌,为建设新时代美丽四平营造诚实守信、自律互信的社会环境。

                      四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副调研员  刘学

|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