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改善四平市农村信用环境,促进“三农”发展,人民银行四平市中心支行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不断加大信用宣传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营造了“三农”和谐发展的“软环境”,提升了四平市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及成效。
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根基
一是建立地方政府主导,人民银行牵头,金融机构、政府相关部门联动的组织工作体系,在信用信息采集、诚信宣传教育和打击制裁失信行为等方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四平市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二是搭建农村信用信息发布机制,及时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涉农企业提供相关的信用信息。三是建立“政府+人民银行+涉农金融机构+乡(镇、村)+农户”的多层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宣传网络,形成征信宣传的长效机制。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氛围
一是通过网点宣传、入户宣传、路演宣传和讲座宣传,大大提高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知识的了解,达到普及金融知识、提高社会信用的良好效果。二是把握农村企事业单位人员、老年人、青年人等受众群体,根据这些不同群体金融知识和信用体系重视程度的不同,通过网点宣传、入户宣传、路演宣传、讲座宣传以及新闻报道、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宣传形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面的宣传框架,将征信知识及金融知识送到千家万户。三是要发挥好农村青年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组织乡镇团委书记及村团支部书记在本单位范围内对征信及金融知识做好宣传,同时号召身边的青年人注重维护和珍惜自己的信用,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四是探索推进诚信文化教育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途径,与吉林师范大学经法学院联建征信宣传教育基地,举行开设《现代征信学》《金融知识普及读本》等课程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注重推进方式,增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效
一是协调政府与各金融机构搭建多种融资平台、鼓励和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研究推出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同时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形成“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各方参与、服务社会”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探索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信用评定的有效模式,改进农村征信服务,利用吉林省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贫困户信息共享,为精准扶贫提供信息支持。三是创新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以梨树县国家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云征信系统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四是联合地方政府共同启动以“在行动中践行诚信 在工作中建设诚信”为主题的“四平市企业诚信建设年”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信用支撑。
四平市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一是培育了农民的信用意识。通过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广大农民从信用制度与信用教育中提高了诚信觉悟,从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中增强了信用意识,富可贷、穷可贷、不讲信用不能贷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借款到期不还、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从过去的“要我还贷”的思想逐步转变为“我要还贷”的意识。二是增加了农村资金来源。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把基层政府、金融机构、广大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农民和农村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获得资金的程度、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农村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也同时为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条件,小额信用贷款、林权抵押及“农机乐”等一系列创新型农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助推了农村贷款总量的大幅度增加。三是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随着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资金凹地逐步形成,农村金融机构自身也得到了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专门服务于农村经济的金融组织快速发展,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四是推动了乡村振兴。目前,“信用户”、“信用村(镇)”不仅成为融资的基本条件,而且成为家庭文明、社会和谐的招牌,既推动了乡村风气的转变,达到了基层政府、金融机构、农民群众三满意的效果,也促进了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中国人民银行四平市中心支行行长 生厚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