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省内动态
长白县人民法院重拳出击 助力诚信建设万里行
发布时间:2018/12/04  |  浏览量:  |  来源:  |  专栏:省内动态
 

  执行,是司法案件的“最后一公里”,“执行难”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今年是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决战之年,长白县人民法院不断提高查人找物能力,完善失信被执行人惩戒制度,让失信者无处遁形、步步难行。

  一、信用惩戒让老赖“寸步难行”

  “法官,我受不了了,我现在就还钱,你们赶快帮我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里屏蔽吧!”近日,一名男子急匆匆找到长白县人民法院履行了两个案件的还款义务。

  原来,长白县人民法院与交通部门合作,将失信被执行人照片及失信信息曝光在县中心电子屏幕。刘某本以为躲避执行法院对他无计可施,没想到信用惩戒措施让他颜面尽扫,于是赶紧还掉了欠款。

  “执行难”的一大难,就是当事人规避执行。为破解这一难题,人民法院建立起“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联合各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纳入名单的被执行人实施联合信用惩戒,不断压缩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迫使其主动履行义务。

  二、对“老赖”财产“一网查尽”

  执行法官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最高法“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将被执行人存款、证券、股权等财产信息一览无余。轻点鼠标,便可冻结“老赖”远在千里之外的银行账户……

  要震慑“老赖”,提高法院查人找物能力是关键。从2014年起,最高法建成网络执行查控系统,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手段查控被执行人及其财产。查控范围达到3800多家银行,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民政部等部门联网,可以查询存款、金融理财产品、船舶、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16类25项信息……通过高度信息化的查控系统,人民法院逐步实现对“老赖”各类财产的“一网查尽”。

  三、让诚实守信深入人心

  通过全媒体直播的形式将司法案件执行、“抓老赖”等展现给社会公众,是人民法院破解“执行难”的创新之举,更有助于完善社会诚信体系,让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所采取的打击拒执行为、构建信用惩戒机制等一系列行动,是对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补充。人民法院对于失信行为进行事后惩罚的司法信用体系,不论是对于已经失信,或是处于失信边缘的人,都能敲响司法制裁的警钟。随着司法信用惩戒体系的建立,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人民法院公开的失信信息,规避潜在的商业风险,更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完善和健全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还有很多路要走。在基本解决执行难专项行动中构建起的信用惩戒体系,只是我们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不断完善现有的体制和机制,为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保驾护航。

|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