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省内动态
诚信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基石堡垒
发布时间:2018/12/06  |  浏览量:  |  来源:  |  专栏:省内动态
 

  “诚,信也,从言成声”,中国人自古就重诚信。讲诚信、守信用是中国几千年以来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是立国之本,是为政法宝。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要推进诚信建设,就要不断采取各类措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推行诚信建设历程来看,自增强诚信意识,到倡导诚信价值观,再到推进诚信建设,这一系列诚信政策化的逻辑进程,可见建构诚信已成为重要的国家责任。?

  诚信是一种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是立身处世的生活态度,也是真诚无欺的价值理念,更是事实求是的精神追求。“诚信”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一个充满诚信氛围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诚信”包括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等。社会要成为一个诚信的社会,那么政府首先要做好守法诚信的典范,信用建设须政府先行。

  诚信于政府而言好比基石,是务实的表率担当。政务诚信建设是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诚信建设的基础环节。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之本,是联系政府和社会公众关系的纽带,政府诚信与否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人诚信、企业诚信,甚至影响整个社会诚信建设,政府诚信建设相当于一块基石,基石稳固了,社会诚信这幢大楼就会耸入云际,岿然不动,倘若基石不牢,那么个人诚信、企业诚信也无从谈起。当前,我们强调的政务公开即是政务诚信的一种体现,不仅有利于增强政府运营的透明度,与此同时,也发挥着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获得社会公众信任的同时,增强了其对政府的理解。政务诚信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政府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方能取信于民,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诚信于企业而言好比灵魂,是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信誉度、消费者认可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生命灵魂,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诚信既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本原则,也是一个企业应该守住的道德底线。部分企业不讲诚信现象较为突出,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商业欺诈、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等不讲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不但影响自身长远发展,更威胁到人民群众的人身和生命财产安全,危及经济良性运行与社会和谐稳定。远则不提,近期发生的长生疫苗事件,星级酒店被曝光的卫生问题等等,屡屡发生的安全与卫生系列问题都在挑战公众对失信问题的容忍度,诚信已经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考量因素,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企业外部关系的硬约束,更是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短板。随着信用体系建立完善,积极倡导“诚信万里行”,将极大地鼓励企业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和行业自律,坚定企业发展信心,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诚信于个人而言好比“身份证”,是良好的素质行为。个人是社会的“细胞”,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自然人信用建设,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目前,很多失信行为的发生,重要原因就是失信行为所付出的成本太低,对其生活没有多大影响,从而让不少人在利益面前不顾道德和规则。近期网络盛传的高铁霸座行为,给予涉事个人治安罚款处罚,记入铁路征信体系,并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加强诚信建设,让那个失信行为无处遁形,真正做到让“守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让更多人认识到失信行为将带来的严重后果,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为突破口,推动建立个人诚信记录,强化应用,奖惩联动,更好地促使社会形成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风气。

  诚信之诚是诚心诚意、坦诚以待,诚信之信这是恪守承诺、谨言践行。诚信于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