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四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优化“五个环境”上精准发力,建立完善“四级书记抓营商环境”工作机制。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创新提质争当“金牌店小二”,跑出经济重振的加速度。“放”出市场活力、“管”出竞争公平、“服”出市场便利,不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说了算”。四平一家建筑单位部门负责人王伟急着为20栋商业住宅办理预售许可证。
在市政务大厅,五个无差别受理窗口的工作人员同时为王伟受理相关材料,负责审批的工作人员通过后台网络进行审批。短短两个小时,20栋住宅楼的预售许可证审批完成。
“以前每栋住宅要准备17项要件,一份材料一份材料递交,光录入要件就得3天,整个流程大概需要半个月。”王伟说,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很省心。
四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成全省首家综合性政务大厅,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使流程再造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服务效率,“综窗”改革最彻底。市本级共梳理出42个部门733个政务服务事项,从方便企业和群众出发,依法把能够由“两区”和开发区实施的行政审批权和公共服务事项管理权全部下放,41个部门的1745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市政务大厅办理。
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证”无差别受理的办事模式,真正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进一扇门,取一个号,跑一个窗,办一件事”。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办事不求人。
为破解“无籍房”难题,四平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高位推动、先易后难、联动攻坚、依法依规、亮剑问责”的“无籍房”治理路径,惠及群众14.94万户。针对审批要件过多问题,经过反复研究,将不动产登记4个部门审批13个要件精简为3个部门审批6个必备要件。对于开发企业不动产登记相关要件缺失的,由开发建设单位法人或委托代理人提交书面申请,说明情况,相关职能部门协助补全要件,开发建设单位法人承担法律责任。国务院对四平破解“无籍房”典型经验予以全国通报表扬。
四平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打造“无证明城市”改革新样板。创新“五零”服务举措,即“零见面、网上办,零证明、减材料,零成本、没费用,零等待、马上办,零跑动、送上门”,实现了企业登记全程网上办、最长不超过6小时的高效成果,在东北地区用时最短。用全市上下的“辛苦指数”,换来项目的“落地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和百姓的“幸福指数”,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平经验”。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四平聚焦营造市场化营商环境,研究出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方案》,通过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厚植投资兴业热土,为企业注入创新活力。今年一季度,全市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减税降费1.87亿元。
位于铁西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是我国玉米免耕播种机产品的行业领跑者,中国第一台国产玉米免耕播种机在此诞生,康达农机一直致力于研发、制造、推广与销售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机具。企业财务负责人侯明昀说:“2020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100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共计600余万元,换来了康达农机蓄势赋能、转型升级的持久动力。”企业利用近年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节约下来的4300万元,用于康达二期改扩建提高产能。二期项目建成后,在东北四省(区)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0%以上,铸就了经济发展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