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省内动态
【优化营商环境】“船”承乡土文化 “营”销特色景点——吉林市船营区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8/17  |  浏览量:  |  来源:吉林市船营区  |  专栏:省内动态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笔下的田园,是许多人向往的。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到乡村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受大自然的芳香成为了一种新时尚。在乡村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属于自己的乡村旅游品牌?

近年来,吉林市船营区以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长吉片区为契机,抢抓机遇,紧紧围绕特色旅游资源,培育农事体验、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旅游新业态,打造了一批以太平岭湿地公园、小绥河民宿、吉雪滑雪场、三旺山公园为代表的特色项目,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方面,船营区实施了“12345”发展战略。坚持以建设乡村旅游样板区为“一个目标”,依托西部新城、“一区五园”空间布局“两点支撑”,打造以太平村为中心的农事体验环线、以搜登站为中心的温泉旅游环线、以小绥河为中心的康养休闲环线“三条环线”,培育乡村旅游新产品、新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四大引擎”,促进乡风文明、乡情浓厚、乡业兴旺、乡景宜居、乡村振兴“五项融合”,从而构建运行顺畅、产品丰富、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新区域,构建“山水田园”旅游网络,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船营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以大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大发展,重点推进6个大项目。吉林市船营区紧紧抓住宝贵的山水资源、“冷热资源”,打造全时段乡村旅游“时间表”。抓住宝贵的山水资源、“冷热资源”,描绘“游山玩水、玩冰戏雪”的全域旅游“新地图”。二是聚焦基础设施,练好基本功。结合“一区五园”道路建设,推动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等道路建设,提升景区可达性。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推动“智慧文旅”建设,实行数字化管理,以高品质服务打造船营品质旅游。三是聚焦文化功能,唱好地方戏。利用域内满族、道教、冰雪、康养、红色“五大传统文化”,对西团山遗址、二道岭子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保护传承,用文化元素为旅游提质、增效、赋能。四是聚焦品牌培育,展示好形象。运用网络营销新模式,与网络平台建立常态化合作,进一步扩大区域旅游品牌知名度。利用百业淘宝大学、吉林喵喵娱乐电商培训基地,培育了一批直播带货达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船营区利用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等政策,积极盘活辖区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改造建设乡村旅游接待和活动场所,切实保证乡村旅游用地供给。在资金保障方面,优先安排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积极协调简化贷款手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通过担保、以奖代补等方式,促进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乡村旅游。在人才保障方面,通过与省市相关专业院校探讨建立定向培养、合作办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乡村旅游人才。通过公开选聘、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的乡村旅游人才,实现人才引进与乡村旅游发展互促共进。在安全保障方面,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常态化开展乡村旅游大整治、大排查等,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畅通旅游投诉渠道,打造船营旅游“诚信牌”。

下一步,吉林市船营区将从软硬件设施、娱乐体验、文化赋能、绿色发展等维度,努力提升乡村旅游“含金量”,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的“船营样板”,为我市全域旅游、全时旅游发展贡献“船营力量”。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船营区将以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诗情画意的乡村风光、宾至如归的旅游体验,迎接八方来客。

吉林市船营区|202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