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家纳入“失信名单”的企业于近日成功完成了信用修复,污点得以洗白。这是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中国”网站及地方信用门户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的通知》后,我市首个信用修复案例。本次信用修复的圆满完成,标志着企业信用修复从单纯的政策指导,步入政策指导加落地实践的新阶段。
据了解,该企业2017年擅自在洮北区青山镇复兴村开采砂石,被国土部门进行行政处罚,在实施联合惩戒过程中,其主动纠错,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未再产生新的同类不良信息,其完成整改的同时,在现场受理网点提交了失信违法行为纠正情况、履行责任义务的证明材料,并签订了信用修复承诺书。经过市信用办认真核验,该企业失信违法行为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基本消除,符合申请信用修复的条件,履行信用修复流程后,批准予以信用修复。
对于企业来说,处罚信息被公示,就相当于上了信用“黑榜”,企业在信用评先评优、银行贷款、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法人办签证等方面均受到限制,而信用修复机制,给了失信企业一个重塑信用的机会,让企业跳出了‘黑榜’,使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随着《吉林省公共信用修复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我市将以信用修复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失信企业曝光力度,在严管的同时为企业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守法经营和诚信自律,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