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省内动态
“松原好人在身边”-- 包小丽
发布时间:2019/09/24  |  浏览量:  |  来源:松原发布  |  专栏:省内动态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市委网信办举办了“松原好人在身边”美图秀评选活动,展示了好人风采,扩大了松原好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好人,崇尚好人,争做好人,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从即日起,我们将连续为大家展示“松原好人在身边”美图秀作品,请大家关注,并为我们身边的好人点赞加油!

981236bbedd9ccd40b2a476bdb01f8c.png

  包小丽,女,蒙古族,1966年6月出生,乾安县水字镇周字村村民。

  包小丽,一位普通的农妇,她历经人间悲欢,却用一颗满怀挚爱的善良之心谱写最美的旋律。

  从她结婚的那天起,她就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照料整个大家庭的重担。生活贫寒时,她省吃俭用,为求生计忙碌奔波,就连累病了也要爬起来,因为她不能倒下;老人病重时,她不言放弃,日夜守护,悉心照料,给了公婆无微不至的爱与关怀。三十年春华秋实,她用无怨无悔的付出、最朴实的挚爱给这个家带来了浓浓温暖、声声欢笑。

  无怨无悔,照料一家人。一提起她,“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她的,她对家庭倾注了所有心血,把家经营的“井井有条”。她崇德向善,以善心善行书写出孝老爱亲的美妙诗句。她是好儿媳、好妈妈,用真情挚爱唱出心中的淳朴善良。

  包小丽的家是一个很“复杂”的“四世同堂”。家里有85岁的婆婆、大女儿夫妇、外孙女、大女儿婆婆、小女儿和包小丽夫妻俩,八口人组成的大家庭因为包小丽的付出,安心和睦、幸福满满。她以经营一家小饭店和几亩薄田为整个家庭的生活来源,她和丈夫每天都要从早忙到晚。

  她的大女儿是一名聋哑人,她舍不得大女儿远嫁,于是和婆家商量,最终“娶”回女婿,带来了“亲家母”。她为亲家母腾出一间屋子,准备好所有的日用品,不厌其烦地教会只会说蒙语的亲家母说普通话,她劝通亲家母戒掉了抽了几十年的烟,她为亲家母镶了假牙,为上了年纪的亲家母备足了常用药品,在其患病严重时陪其去医院检查身体。虽是亲家却亲如姐妹,现如今亲家母已是70岁高龄,在包小丽家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公公生前患有严重脑出血,半侧身体没有知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瘫痪在床达两年之久;婆婆八十多岁高龄,双目患有严重白内障,腿脚又不利索。在这些生活的压力面前,她没有退缩,公公卧床期间,她跟丈夫每隔半小时就会给公公翻一次身接一次尿,她每天给公公抚胸、捶背,只要天好,不论多忙都抽时间推着婆婆在屋外晒太阳,陪婆婆唠唠家常,每天换着方法、换着口味给公公婆婆做饭……长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毫无怨言。婆婆逢人总是自豪地说,她掉到福堆儿了,是乾安县最享福的人。

  要强、感恩,乐观看人生。包小丽天生要强,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去年,不堪生活压力重负的她病倒了,被诊断为冠心病、心肌缺血、颅脑腔梗,需要住院观察半个月。可是包小丽担心家里,挂念家中老人,吃不好、睡不香,住院七天,就想方设法说服医生让她出院。虽未痊愈,但她依旧和往常一样忙忙碌碌,唯一不同的是,生活的艰辛在她身上留下更多岁月的痕迹。

  “我绝对不能倒下,这一大家子人还指望我去照料,我身体好着呢,没啥事。”包小丽总是满脸笑容,把泪水和辛酸深深埋藏到心底。

  众生皆苦,没有人会被命运额外眷顾。如果有人活得格外轻松顺遂,一定是有人替他们负重前行。包小丽就是这样的人,透支生命的忙碌是给她最生动的标签,她平凡如砂砾,伟岸如白杨,在没有鲜花和赞美的平淡生活中诠释着人间最美真情。

  

松原发布|20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