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吉林市召开“全市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培训观摩会”,各县(市、区)政务服务局主管领导和业务负责人、吉林市昌邑区和船营区域内的企业法人和财务管理人员约200人参与此次培训。吉林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作为授课单位,讲解了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流程,以及金融行业内企业征信的重要性等内容。
“昨天,某电气企业刚刚打过电话咨询我们如何修复过去的失信行为记录。”吉林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工作人员刘鸾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联合惩戒的不断深入,失信行为对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造成一定影响,因而咨询信用修复的企业越来越多,两个月内已经有百余家企业通过电话或面访咨询相关问题。
为优化营商环境,吉林市将信用修复工作做到前面,主动解决“历史欠账”,整理732家企业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邀请信用建设相关部门开展信用修复培训。此外,吉林市对“双公示”信息报送业务展开了专项培训,提高各部门信息采集能力,并组织开展信息补录工作。
2018年,吉林市建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等80余家成员单位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推动域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6月23日刚刚结束的吉林市国际马拉松,我们专门组成40人方队宣传‘构建诚信江城,优化营商环境’。”吉林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处长刘宝银介绍,下一步,吉林市将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完善信用“四张清单”,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