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信者,行不果”。政府树立诚信形象,以诚信为本、以诚信待民,企业的诚信就能受到公平的监管和保护,市场中的各类弄虚作假、假冒伪劣就能受到法律公正制裁,社会个体也能够见贤思齐,从而引领社会风气诚信发展。而政务诚信缺失,不但会导致失信行为在社会中普遍泛滥,降低整个社会的信任程度,还会恶化社会风气,助长腐败现象的滋生,阻碍党风、政风、民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必将失去群众的信任,影响政府的形象,削弱政府的权威。
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之本,是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重要途径。2018年我们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进“只跑一次”改革,着力打造昌邑区诚信政府形象。
一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发挥诚信示范作用。按照《2018年吉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的相关要求,我们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了《昌邑区社会信用体系实施方案》,成立昌邑区信用体系领导小组,有序推进信用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规范管理和合法应用,逐步提高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加强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把政务履约和践诺纳入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政务和行政承诺考核制度。
二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全力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务形象,我们在信用中国(吉林市)网站开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工作,列出我区17家“双公示”职能的单位目录,共258项行政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梳理部门清单,编制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绘制了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在区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公布。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大力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三是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我区分别于3月15日、4月15日和7月31日,分三批次在区政府网站公布了可实现“只跑一次”事项共计643项,占比94%。设置了民生事项、城市建设、农林牧水综合窗口,初步探索“综合窗口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工作模式。压缩审批事项时限,集中对已经梳理出的686项行政许可、其他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办理时限压缩,截止9月初,共计压缩了158个项目,压缩事项比例为23%,压缩时间比例为47%。其中,121项压缩办理时限20%以上,27个事项压缩办理时限100%,实现即来即办。
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我们要响应构建诚信社会的强音,完善信用联合奖惩的制度和机制,加强信用信息标准化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实现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政务信息依法公开,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着力推进昌邑诚信建设再上新台阶。